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夏梅说

钟惺 钟惺〔明代〕

  梅之冷,易知也,然亦有早热之赴。冬春冰雪,繁花粲粲,雅俗争赴,此其早热时也。三、四、五月,始始其实,和风甘雨之所加,而梅始冷矣。花实俱往,时维朱夏,叶干相守,与烈日争,而梅之冷早矣。故夫看梅与咏梅者,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。

  张渭《官舍早梅》诗所咏者,花之终,实之始也。咏梅而及于实,斯已难矣,况叶乎?梅至于叶,而过时久矣。廷尉董崇相官南都,在告,有夏梅诗,始及于叶。何者?舍叶无所谓夏梅也。予为梅感此谊,属同志者和焉,而为图卷以赠之。

  夫世固有处早冷之时之地,而名实之权在焉。巧者乘间赴之,有名实之得,而又无赴热之讥,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,乃真附热者也。苟真为热之所在,虽与地之早冷,而有所必辩焉。此咏夏梅意也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梅花开在冷的时候,是容易知道的,然而也是最热的时节。冬春结冰下雪的时候,梅花怒放鲜艳灿烂,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都争先恐后地前往观赏,这就是梅花最热的时候。三四五月,梅有众多成串的果实,又有温和的风和适宜梅生长的雨所施及,然而梅花开始冷了。梅花凋落果实成熟都过时了,时间进入夏季,只有叶子和枝干相守护,一同和炎炎烈日抗争,梅花已经冷到极点了。所以观赏梅花和写诗咏梅的人,没有在无花的时候来看梅和咏梅的。

  张谓《官舍早梅》诗所歌咏的梅花,是在花儿已经调谢,梅子正结实的时候。歌咏梅花到梅子结实的时候,这是已经很难的了。何况是梅只剩下叶子呢?梅花到了只有叶子的时候,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经考,作者好友董崇相作《夏梅》诗在万历四十六年戌午(1618),当时作者即有和诗,诗云:“花叶水相见,代为终岁荣。谁能将素质,还以敌朱明。坐卧已无暑,色香如尚清。始知幽艳物,不独雪霜情。”是年夏天,考选仍未下。屈指算来,作者自进士及第以来,为行人八年,又拟部二年,一直沉浮于闲曹,未曾做得热官,因而,可想而知,这么些年他周旋于两京是非之地,必定饱经世故,感喟万千。因此作者借题发挥,写下了这篇散文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陈振鹏,章培恒主编.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4.07:1655-1657
2、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.历代小品大观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1991.06:581

赏析

  钟惺的《夏梅说》,是艺术的人化和物化水乳交融的一篇佳作。不选作为天之骄子的冬梅做文章,而偏去描写夏梅,这可以说是奇怪极了。但说来一点也不怪。梅花的开放是在冬天,而赏梅者的“雅俗争赴”也都在这一季候。冬天虽冷,可因为冬梅的“繁花粲粲”,招来了千万游客。从人情来说,冬梅可以说是风云际会的热门的景物了。可钟惺偏不去写这逢时当令的冬梅,极意同情和歌颂大热天时无人过问而本身显得“与地之极冷”的夏梅。一句话,他讨厌“附热”而甘于孤高幽冷。尽管在文章中他并没有做出这样的自白,但由于“在他的作品里,思想被生活巧妙地掩蔽了起来”(卢那察尔斯基论赫尔岑语),“与烈日争”的孤高的夏梅沉默地蔑视人生的思想,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夏梅说》的第一段说明梅的盛时在冬而不在夏,咏梅的人也都是争相歌咏寒冬的梅花而不去过问炎夏的梅叶;第二段歌颂梅叶,同时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缘起;第三段撇开夏梅,对趋炎附势的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,同时借夏梅以自喻。文章揭露了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,抨击了趋炎附势的丑恶,赞颂了敢于“与烈日争”的人们。全文立意新颖,用心巧妙,对比鲜明,有褒有贬,讽刺尖锐,寓意深刻。

钟惺

钟惺

钟惺(1574~1624) 明代文学家。字伯敬,号退谷,湖广竟陵(今湖北天门市)人。万历三十八年(1610)进士。曾任工部主事,万历四十四年(1616)与林古度登泰山。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。不久辞官归乡,闭户读书,晚年入寺院。其为人严冷,不喜接俗客,由此得谢人事,研读史书。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《唐诗归》和《古诗归》(见《诗归》),名扬一时,形成“竟陵派”,世称“钟谭”。 40篇诗文  26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王恕廉介

佚名 佚名〔明代〕

  成化丁酉,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,不挈僮仆,惟行灶一,竹食箩一,服无纱罗,日给惟猪肉一斤,乳豆二块,菜一束,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,更无所供。其告示云“欲携家僮随行,恐致子民嗟怨,是以不恤衰老,单身自来。意在洁己奉公,岂肯纵人坏事”云云。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极乐寺纪游

袁宗道 袁宗道〔明代〕

 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,道此入玉河。白练千匹,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。堤在水中,两波相夹。绿杨四行,树古叶繁,一树之荫,可覆数席,垂线长丈馀。

 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,朱门绀殿,亘数十里。对面远树,高下攒簇,间以水田,西山如螺髻,出于林水之间。

 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,路径亦佳。马行绿荫中,若张盖。殿前剔牙松数株,松身鲜翠嫩黄,斑剥若大鱼鳞,大可七八围许。

  暇日,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。予弟中郎云:“此地小似钱塘苏堤。”思立亦以为然。余因叹西湖胜景,入梦已久,何日挂进贤冠,作六桥下客子,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?是日分韵,各赋一诗而别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咏槐

冯清 冯清〔明代〕

行台阶下原植三槐,故巡抚张纪常正德壬申正月剪伐其一,寸干无存。闰五月初十日,予适抚临。越旬日,前槐茁复出土,月转盛茂,再月余,而柯肄乔耸叶蔽云飞凌空之势,勃然莫遏。噫!槐一物也,厚积昌发乃尔。气数遭际之盛造化生育之功,夫岂徒然而已哉!是用谩成小诗以纪其实传告将来云。

谁把庭槐浪剪除,源头生意自赢馀。
肄丛故柢戈矛立,叶护重阴伞盖舒。
间世瑞灵钟厚载,新晴苍翠接清虚。
凉氛谩讶祛烦暑,王氏祯祥史续书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